【遇見文明】深度:三星堆青銅器的“海外直郵”和“三星堆自營”
2022-06-21
這幾天三星堆再次上新,熱度又一次被推向高點。
所以今天我們藉此機會,深入聊聊三星堆青銅器發展的時間線,幫助大家更好得了解三星堆的文物,了解你為之感嘆的究竟是三星堆的哪一點。
首先我們要知道三星堆的青銅器雖然都堆在一起,但並非同一時間鑄造,其時間跨度理論上達到了400年(距今3400-3000年)。換言之,這一個個祭祀坑中的青銅器,是一代代三星堆人逐漸積攢起來,最後被集中廢毀。
今天讓三星堆爆火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並不是三星堆出土的所有文物。
所以我們介紹的時候,要分為三個部分:
一、三星堆的面具形象從何而來
二、來到三星堆的青銅器們
三、三星堆自己的青銅器們
正文
一、三星堆的面具形象從何而來
我們先來看看三星堆的青銅面具長啥樣,再研究它為什麼長這樣。
那麼在此以前的神面紋是啥樣的呢?
比如這樣
後石家河玉神面 佳士得拍品
這樣
銅鼎 -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
這樣
杜嶺方鼎 - 河南博物院
還有這樣
銅罍 - 湖北省博物館
綠松石鑲金飾件復原件 盤龍城遺址博物院
商代青銅器的神面紋最早由南方地區輸入,二里崗上層一期(距今3450年)左右開始出現在青銅器上。
在此後的100年間不斷吸收南方的動物元素。比如尖牙,尖耳朵,雙身共首的設計等。
部分神面紋隨即變成了我們後來以為的獸面紋。因為它看上去確實更像動物了。但人家是神!是神!是神!
但是這個階段——或者說商代早期一百多年的青銅器風格,在三星堆的文物中是缺失的。
我們總愛說什麼文物是獨特的。所謂的獨特,很大程度上就是對規則的破壞。
中原的東西一大特點就是克制和規矩。
而對信仰所用禮器的獨特應用,則意味着仿製品的作器者可能和原裝的製作者有着不同的信仰。
舉個例子,你是印度佛教,我是中國佛教,我在把你引入的同時根據我自身的情況進行了本地化改造。幾百年過去,我們也許有些看着相似的東西,但精神內涵可能已經大相徑庭。
所以三星堆最早接觸到中原青銅器,應該已經在商代中期(距今3400年)以後。再各自發展幾百年,其內涵已經大不相同了。
二、來到三星堆的青銅器們(距今3400-3100年前)
至今我們沒有在三星堆找到鑄銅作坊,並不能證明三星堆先民有鑄造青銅器的能力。但其中很多器型比如青銅尊,青銅罍,青銅簋等明顯來自長江流域和中原地區。
2.1 白家莊期風格(距今3400年)
我們來看兩件仿製的青銅器
一件是龍虎紋尊,長這樣↓
龍虎紋尊 -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說它是仿製品實在是因為它粗糙得有些過分。未必在三星堆製造,但肯定是仿製的。
它的原型長這樣↓
龍虎紋尊,出土於安徽阜南,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長江流域有着不亞於中原的青銅文明,大洋洲文化圈的江西湖南具有優質的鉛礦和錫礦——這是鑄造青銅器的必備原料。所以從有青銅器那天開始,就註定南北雙方會有密切的交流。
這件龍虎紋尊是南方吸收了白家莊期(距今3400年前)元素以後自己製作的青銅器。
虎噬人,雙身共首的老虎,浮雕的甁角龍,獨特的扉棱和與眾不同的神面紋,無不揭示着此尊的南方身份。
下面這件青銅尊,體型碩大,肩部有立鳥和誇張的獸首做裝飾,還有突出的扉棱。這些都是典型的南方風格。
銅尊 -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仔細看它上面的神面紋,這種咧嘴笑的風格出現於商代中期,也是三星堆後來青銅面具的基礎。
銅尊 -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為什麼說它是仿製品?
因為它山寨的對象就在旁邊放着。↓
銅尊 -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雖然這件銅尊也是三星堆出土,但大概率是中原的產品。十分內斂,規矩。
對比起來,仿製品神面紋做工粗糙,尤其是回字形雷紋的表現,遠沒有原件那麼賞心悅目。但對比起前面那件龍虎紋尊,這件在工藝上無疑已經改進了許多。
前面龍虎紋尊的工藝還是以二里崗白家莊期(距今3400年)為基礎,主要靠陰線表現紋飾,而這件銅尊則已經進入了殷墟時代(距今3350年)。紋飾更加細密和繁複,神面紋也更加成熟。
河北邯鄲有一件同類器型。
三羊犧首銅尊 邯鄲市博物館
三羊犧首銅尊 邯鄲市博物館
把紋飾描出來,同樣是一個咧着嘴笑的神面紋。這種紋飾很重要,因為它是三星堆青銅面具的原型。
2.2 殷墟早期風格 (距今3350-3300年)
隨着工藝的進一步改進,更先進的器型和紋飾開始出現。
雖然這件銅罍上仍然是咧嘴笑的神面紋風格,還沒有變成浮雕突出於表面。但周邊的雷紋做得更加細膩,而神面紋上的飾紋則做得簡單。這樣繁簡相間的襯托之下,神面紋有一種類似反光的效果,被很清晰地從畫面中分離出來,對比上一件,能夠很直觀得感受到兩者的區別。
銅罍 -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銅罍 -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2021年出土的圓口方尊,從紋飾來看也是這一時期的產物。但是年代稍晚,鼻樑部分呈浮雕狀突出,嘴沒有了,器型更加規整精緻。
但這種精美只是短暫的存在。大概也從此時開始,咧嘴笑的神面紋暫時消失了。三星堆的風格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圓口方尊 圖片來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圓口方尊 圖片來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3 殷墟晚期風格(距今3250-3100年)
下面這件青銅罍應該是從長江流域來到三星堆的外來品。
紋飾受到殷墟最新浮雕風格的影響突出於器表,尺寸越做越大,頸部裝飾性的獸首變得越來越誇張,整體比例也逐漸失調。
這些特點的青銅器普遍存在於整個長江流域。
銅罍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銅尊 湖南省博物館
羊首獸面紋罍 荊州博物館
三星堆也出土了一件低端仿品,紋飾十分粗糙,保留了早期器型。是否為三星堆本地製作存疑。
銅尊 -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三星堆2021年還出土了和新干大洋洲十分相似的大型銅尊。如此相似的東西仿造的可能性並不高,很可能就是同一地方所做。
圖片來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獸面紋銅罍 江西省博物館 圖片來自《商代江南》
經過一系列對比可以看出,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不是同一時期的產物,經歷了複雜的風格變化。任何風格的轉變都不可能單純只是工匠的推陳出新,背後都可能隱藏着十分複雜的歷史背景。
比如文化入侵,武裝政變,改朝換代等等。這些青銅器可能正因為這些原因輾轉來到三星堆。
三、三星堆系青銅器(距今3100-3000年)
青銅大立人,青銅面相,各種各樣的神獸等等,精美的做工,誇張的造型,驚人的體量,較為統一的風格和鑄造水準,揭示了三星堆在晚期爆髮式的製作出了一系列超強的本地風格青銅器。
6月15日公布的最新碳十四測年,範圍再一次被縮小。
考古隊對近200個樣品進行了碳14測年。除五號坑和六號坑年代稍晚之外,3號坑、4號坑、7號坑、8號坑的埋藏年代一致。徹底修正了過往三星堆的時間早於商文明但出土器物又與時代特徵不符的錯誤。
測年數據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公元前1012年。
祭祀坑的大致範圍從之前的182年縮短到120年,取中間數值,大概就是前1070年左右。距離周滅商的前1046年十分接近。所以三星堆這些充滿想象力的自由風格青銅器很可能是進入西周紀年以後才製作的,從祭祀坑的測年時間可知,存在時間並不長。
龜背形網格狀器 圖片來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交流從來不是單方面的事,但三星堆似乎是個例外。
三星堆有着來自各種區域的輸入:來自石峁的玉璋,良渚的玉琮,遍布各地的有領玉璧,西北或者草原民族的金權杖,來自殷墟和長江流域的各種風格青銅器等。
你有沒有在其他地區的博物館見過三星堆風格的文物?
沒有吧?這地方那個似乎從不對外輸出。為什麼?
司馬遷在《史記·周本紀》中記載:
“武王朝至於商郊牧野,乃誓。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遠矣西土之人!”武王曰:“嗟!我有國冢君,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
蜀在其中排名第二,看來彼時古蜀和周原方面的關係不錯,實力也很強。
如果《史記》所言非虛,蜀國跟隨周武王參加滅商的戰爭。在此之後,作為賞賜古蜀國得到了一批鑄造青銅器的匠人,或者定製了一批符合自己風格的青銅器。但此後沒多久,就因為不明原因被砸碎埋藏了。
畢竟歷朝歷代統一以後殺功臣的事,一點也不稀奇。
接替三星堆的十二橋文化金沙遺址再沒出土過如此多且精美的青銅器。
金面罩銅頭像 圖片來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3.1 三星堆青銅器的特點:
三星堆青銅器的特別之處,是把青銅器紋飾從平面轉變為立體,青銅器作為貴族溝通祖先神靈的媒介,它上面的紋飾不只是單純的裝飾屬性。
早期青銅器上只有一個神面紋,代表了具象的祖先神被擺在高處供奉,後期紋飾變得越來越複雜,如果我們只以看一幅畫的角度來看青銅器的紋飾,便無法理解其精髓。
在青銅器一層層的紋飾上,人在哪,神在哪,鳥在哪都有講究。
今天我們看到的是平面,但古人心中的宇宙肯定是多維立體的。由於時代的限制,在信仰最重要的時期工匠們只能做出最多浮雕紋飾,但三星堆這些青銅器很可能已經進入西周紀年,彼時的青銅鑄造技術大大進步,因此三星堆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製作出複雜的效果。
中原商代青銅器基本只表現神,長江流域青銅器以動物為主,三星堆系則博採眾長,人物,動物以及神獸一個都不能少,並且經常有尺寸超乎尋常的青銅器。不僅如此,還有很多組合器,給古蜀人的想象力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高超的鑄造能力使得想象力又能堅實落地。
我們來看看三星堆中的各種人物形象。雖然能看出來自不同地區的特徵,但回去看看最早傳入三星堆的神面紋的形象,就知道這些人像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哪。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2021年出土的銅扭頭跪坐人像,空手奪白刃的造型一度成為網紅文物。
銅扭頭跪坐人像 圖片來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另外還發現了一些組合器,比如人頂尊,或者人可能背着罍,人騎虎等形象。
6月15日成功提取的“劉畊宏男孩”着群的着裙立發人像。
圖片來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圖片來自網絡
頂尊人像,1986年出土過一個,一直展出中,但此件高度只有15公分。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2021年出土了一件同類型的頂尊人像高度達到了1.15米。體量十分驚人。
圖片來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除此之外,還有更加獨特的造型,就在昨天(6月16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了鳥足曲身頂尊神像,這是一件拼合的青銅器,頂尊的上半身2022年出土於8號祭祀坑,缺失的另一半於1986年在二號祭祀坑出土。
圖片來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過往在博物館一直以如下姿勢陳列,但經過和8號坑出土的頂尊人像拼接以後,考古人員發現原來擺放的方向完全反了。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實際上它是一個人頭頂銅尊,用雙手把自己支撐在一個銅罍的頂部,身體向後彎曲的形狀,十分像今天的雜技。目前我們無法知道它的具體含義是什麼,但四川從古至今俳優俑,雜耍畫像磚,變臉等文物或者習俗,其文化基因是否繼承自古蜀國也是未可知。
四川的漢代雜耍畫像磚拓片 四川博物院
下面這件1986年出土的青銅祭壇的研究性復原件。背景可見館方使用馬王堆的T形帛作為延伸。
T形帛的內容從下到上是冥界,人間和仙界的場景,這種類似連環畫的表現方式在20世紀電影工業出現之前一直是中國人表現動態場景和立體空間的方式。
但三星堆起碼在3000年前已經找到了進一步讓宇宙觀立體化的方法。祭壇底部以帶翼神獸托底,向上一層層的持玉璋人像,頂部有神鳥,把他和下方湖南省博物館的皿方罍一起對比,能感受到他們之間的共性。
青銅祭壇
你看着這些紋飾,把每一層想象成騰雲駕霧的龍和神在仙界漂浮。
皿方罍 湖南省博物館
6月16日提取的青銅祭壇,四人抬着類似轎子的物體,也有人說這就是四川最早的抬滑竿。
青銅祭壇 圖片來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在祭壇中間部分有一個Q版的人背着青銅罍的造型。目前只有視頻截圖。
圖片來自網絡
至於最近總是被反覆提及的那些神獸,龍之類的東西,就更不稀奇了。1986年已經出土過很多,只是過去30多年被提及的總次數可能都比不上最近幾天。
神獸並不稀奇,祭壇底座就是神獸,還有和三星堆人像結合的也早就出土過。
圖片來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龍的形象就更不用說了,從中原的龍變形而來。86年出土的青銅大立人的衣服上有多處龍的紋飾,其餘平面和立體的銅器也出土了不少。
圖片來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大立人背面,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最後不吐不快的是,三星堆這兩年出土的器物其中很多在1986年就出土過同類器型,過去從未引起多大的注意,現在卻被反覆熱炒。
考古,遺址被公眾熟知和重視本是好事,但宣傳應該與科普同時進行。
三星堆三十多年來總是被冠以神秘,似乎神秘是解釋一切的靈丹妙藥。如果搞不清楚就可以稱之為神秘,反正你不懂我不懂大家就都不用解釋。似乎考古學界只有三星堆有未解之謎。
官方造神最不可取。三星堆再獨特,它也沒能跳脫出中華文明的框架,它所有的青銅器從器型到紋飾,也符合中國青銅時代的基本特徵。官方要做的除了宣傳,還應該有正確的引導,把更多學術的觀點帶給公眾,而不是拱火,然後任由謠言滿天飛。
通過科學的手段向古人學習已經被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東西,不正是考古學的意義所在嗎?
文圖(除特別標註外):那個老撕機
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請勿擅用或轉載
0評論

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