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國寶】綠松石銅牌飾,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最佳實證
2023-02-03
1981年,考古工作者在二里頭有了一個特別獨特的發現——綠松石銅牌飾。尺寸並不大,長14.2厘米,寬9.8。墓主人屍骨已經完全朽爛消失,銅牌飾出土於墓主人胸口偏左的位置。四角有四個孔用來穿繩子。隨後於1984,1987和1995又出土了三件。只可惜最後一件沒有圖像公布,又只有1984年這件日常展出。所以它便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了。
綠松石銅牌飾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綠松石銅牌飾自出土那天起,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尤其是中日兩國的學者都十分熱衷研究它。因為從二里頭出土的各類文物來看,幾乎都能找到更早的原型或者更晚的傳承。唯獨這件銅牌飾屬於二里頭最標誌性的器物。
並且經過多年的廣泛交流,目前發現藏於全球各地博物館和私人藏家手中的類似銅牌飾一共18件。加上40年來考古新發現的資料匯總,人們逐漸意識到,綠松石銅牌飾獨特的不僅僅是器物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優秀實證。
從左至右分別為84,87,81年出土的三件銅牌飾
為了證明這一點,要從鑄造工藝、紋飾、鑲嵌技術和銅牌飾器型的來源四個方面來看。
中國青銅器的源頭究竟從何而來爭論已久,過去主流意見認為,因為西亞比我們更早出現青銅器,所以青銅器理應是從西亞傳過來的。但這個觀點遇到的挑戰是,從西邊過來的必經之路新疆並沒有發現足夠早和有規模的鑄銅遺址,並且即便在中國境內,5000多年前的廟底溝文化也已經出現銅器,新疆、甘肅、山西、山東、湖北等多地也都有早期青銅器的出土。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中國的青銅器鑄造技術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可能受到一些西亞的影響,但未必是決定性和直接的。
1981年出土的銅牌飾被定為二里頭二期(前1740-前1600年間),其他的均為二里頭四期或更晚(前1564-前1521年間),這種長方形的銅牌飾我們在新疆哈密找到了年代相當或者更早一點的形象,區別在於哈密的銅牌飾均為鏤空,上面沒有鑲嵌綠松石,並且穿繩子的孔洞為上下分佈而不像二里頭那樣分佈在四周。
綠松石製品在青銅容器出現以前,基本都和銅鈴這種具備音樂功能的早期青銅器一起出土。目前所見的三件綠松石牌和著名的綠松石龍全都是這樣的組合。綠松石從8000多年前的裴李崗就已經被看做是稀有的裝飾品,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開始把綠松石鑲嵌在象牙之中進行裝飾,到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時,綠松石已經可以被切成小方片鑲嵌在骨器或者玉器之上。二里頭的綠松石工藝應該直接來自於山東的龍山文化。
綠松石龍(複製品)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最重要的便是銅牌飾上的動物形象,無論學界認為這些圖案屬於龍、老虎還是狐狸。動物形象的神靈崇拜主要都來自長江中下遊流域,尤其牌飾的眼睛作為標準的“臣”字眼,毫無疑問是受到來自湖北後石家河文化的影響。
獸面紋陶片 新砦期(早於二裡頭)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但這種影響並不是直接的,4000年前的大洪水和氣候變化讓整個華東沿海都受到極大的影響,良渚和後石家河文化崩潰後,人們很可能通過先北上進入山東,再向西進入中原地區,加之西邊的新疆、甘肅等地因為寒冷的原因,也必須向東遷徙。各方勢力最終彙集於相對宜居的鄭洛盆地,帶來了各自的信仰、工藝、器型以及圖像。經過二里頭長達200多年的整合最終融為一體,這大概就是綠松石銅牌飾被視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實證的直接原因。
文物尋蹤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圖源:那個老撕機
文:那個老撕機
編輯 | 弓羽臣
聲明:本文圖片及資料圖片著作權歸攝影師所有,本平台為信息網絡傳播展示平台。如有異議,請附證據材料聯繫我們,以便及時依法處理。
掃碼投稿
投稿流程:關注公眾號-發消息-社群投稿-發布作品
入群、諮詢請掃碼添加小秘書
歡迎加入社群,分享您的精彩作品
0評論

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