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山林道】畢拿山石礦場:誰在都市綠意中埋下一片禿?

作者:余晴峰 來源:《中國旅遊》

2019-03-29

hk_c_畢拿山 corrected no logo.jpg
城市有些年歲,一片一片禿斑難免曝露出來。舊人掘礦發展,遺下了一小片禿地;現在也還在發展,將來留下的,希望會是一片好風光。攝影:余晴峰

大眾往往覺得香港是「石屎森林」,高樓大廈佈得密密麻麻,沒有空間容得下青山綠水,其實香港有大約四分之三的土地是郊野。這些鄉郊土地不但包含美麗的風景,也藏有人民生活的痕跡,以及各種文化與歷史建築,相當值得我們探索。設立「山林道」這個欄目,就是希望與大家一起欣賞香港的山林之美,第一期我們的目的地是渣甸山和畢拿山。

首次看見畢拿山崩了一角的山體,我着實詫異,懷疑是怎樣的天災,雕琢出這樣特別的景觀。當時旁邊的友人胡說這裡是打靶場,又說是電視台拍劇的地方,我將信將疑,回家後翻書求證,才知道這裡曾經是石礦場,於1991年關閉,十多年前政府曾經研究在這裡興建豪宅,後來卻一直沒有消息,這人工開掘而成的崩角,成為衛奕信徑第二段一道獨特的風景。

說起來,近年香港蠻流行將廢棄的礦場當景點。畢拿山以外,鯉魚門石礦場早已成為文青的「打卡點」;馬鞍山礦場其中一部分,則被活化成鞍山探索館,弄得有聲有色。採礦本來是破壞自然的經濟活動,然而礦採完了,聚居的人也散了,留下山的缺口竟然變成攝影勝地,這件事蠻吊詭的。

為你我擋手榴彈

要參觀畢拿山石礦場,我們由黃泥涌水塘公園出發,經陽明山莊進入衛奕信徑第二段上渣甸山。渣甸山的名字來自怡和公司的前身渣甸洋行。開埠時期,洋行看準渣甸山優越的地理位置,所以在這裡設立瞭望台,渣甸山的名稱就是由此而來。

站在標高柱旁邊,視野開闊,右側是大潭篤水塘,左則是維多利亞港,果然是個瞭望的好地方。稍往前走,看見下坡的梯級,一直通往畢拿山石礦場。

據說二戰時期,日軍進攻畢拿山,駐港的加拿大溫尼柏營奮力抵抗,雙方激戰期間,軍士長約翰奧士本以身體遮擋手榴彈,捨身拯救同袍的生命。加拿大駐香港領事館為了紀念他的英勇,設紀念石碑一座,位置就在我們剛才經過的衛奕信徑第二段起點。

hk_c_P079547 余晴峰_800px.jpg
小馬山發射站附近的小屋,經過此處後忽然下起大雨,我們無奈之下唯有放棄登上紅香爐峰。攝影:余晴峰

奪命V字

由渣甸山下行至石礦場約25分鐘,算不上辛苦,要命在於緊接就是上行往畢拿山山頂的長命梯,45度落45度上的V字型,應該是這條線路最具挑戰性的部分,行山當日艷陽似火,幾經辛苦抵達山頂,我們已是汗流浹背,喘氣連連。

劉李林先生曾經在《香港廢墟導賞》中記載,畢拿山一帶有6個人工山洞,都是為了軍事用途而修建。其中一個洞穴的入口,正位於畢拿山頂附近,他與同伴進洞探險,竟然遭黑身大鳥發惡進逼,將他們趕走……鵰兄?我不由得想起《神鵰俠侶》中、楊過拔起玄鐵重劍的那個山洞,興致一下子高漲起來,可惜終究沒有勇氣在裝備不足的情況下探洞。有緣與鵰兄相會的讀者,還請來信讓我看看牠的廬山真貌。

天有不測風雲

原本計劃由畢拿山接小馬山再上紅香爐峰,怎料兜了幾個圈,還是沒有找到上山的路,此時天氣忽然轉壞,下起大雨來。大風坳過後的一段下行路,風雨下我們走得特別狼狽,還請各位小心,安全為上。

|畢拿山通行情報|

起點:6號巴士,由中環(交易廣場)至赤柱監獄(黃泥涌水塘公園下車),車程20分鐘

終點:港鐵鰂魚涌港鐵站

路程:約7公里

全程需時:2小時30分鐘

難度:路線不長,梯級鋪設完善,不過由陽明山莊到畢拿山頂一段上下落差稍大,不宜走得太急

hk_c_MAP (1).jpg
渣甸山與畢拿山這段路線不長,不但可以俯瞰維港及大潭篤水塘,還有獨特的石礦場景觀,值得一遊。截圖自Google Map



本文取自《中國旅遊》第457期「蜀山奇峽」

余晴峰/文  余晴峰/圖

聲明: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關鍵詞: 香港,山林道,郊遊,打卡,攝影勝地,石礦場,畢拿山,二戰,石屎森林,採礦,歷史,山野
  • 評論列表

copyright©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社群
我要投稿
搜索
登錄
圖片投稿
視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