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2021-02-04
近日,緬甸發生政變,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據媒體消息,在緬甸軍方宣佈接管政權之後,仰光、曼德勒等多地出現民眾搶購大米,銀行提款機前排起長隊的現象。
緬甸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阿奴律陀王千年前建立了緬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蒲甘,定由印度傳入的小乘佛教為國教,因此緬甸80%以上人口都信奉佛教。 在街頭巷尾,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身披袈裟、手持黑傘的僧侶。
緬甸蒲甘瑞西光大金塔下臉帶稚氣的小佛陀們,含笑行走在光陰之中。 溪邊/攝
在佛教思想的長期影響下,緬甸人樂善好施。 在緬甸,幾乎天天有人募捐,有人施捨,施捨已成為緬甸人的一種習慣。
小和尚每週一次化緣,解決7天的食物。 陸春南/攝
從早上8點,走到下午1~2點,直到化緣的飯缽裝滿。 陸春南/攝
小尼姑化緣,與和尚不同的是,她們化的緣是米,小和尚化緣的是飯。 陸春南/攝
緬甸男人一生都要出家一次,從5~6歲起,緬甸的小孩子就要被家人送到廟裡,在廟裡學習和生活。
念經拜佛 陸春南/攝
念經拜佛之後開始吃飯。 陸春南/攝
緬甸上至皇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以建塔積福為人生第一要事。 幾百年的今天,珍珠般散落在神秘大地上的古塔與晨光中的彩色汽球、飛鳥,繪就了一幅歷史與現實的驚豔畫卷。
緬甸蒲甘平原上古塔若隱若現 溪邊/攝
緬甸蒲甘有4000多座佛塔,號稱萬塔之國,乘坐熱氣球,從空中鳥瞰,是很不一樣的感覺。
溪邊/攝
陸春南/攝
大小不一的佛塔,隸屬各自的家族或用個人窮極一生的財富修建,佛塔是此地人生的天國夢想。 佛塔里供奉著形象優雅的釋迦牟尼佛祖塑像,多為深受印度佛教藝術影響的佛祖低垂眼瞼沉思之態。
溪邊/攝
緬甸自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之後,先後經歷了蒲甘王朝、東籲王朝和貢榜王朝。 曼德勒就是最後王朝貢榜的都城。
宮外蓄有60多米寬的護城河,淩晨月色皎潔下的皇城角樓不禁令人想起紫禁城。 溪邊/攝
緬甸曼德勒山,山頂上的斯塔溫皮佛塔,波斯風情的玻璃鑲嵌圖案在夕陽下耀眼奪目。 傳說佛祖2000多年前曾率眾弟子在此宣講佛法,「有仙則靈」之山因此成為著名佛教聖地,曼德勒城也因此得名。
溪邊/攝
溪邊/攝
兩座大白石獅鎮守的山門在落日斜陽下金輝盡顯。 溪邊/攝
緬甸曼德勒附近的敏貢古城最奪人眼目,兩世紀前國王為紀念難產王妃辛比梅建造的白色佛塔,因外形而被稱作"奶油蛋糕塔"。
小沙彌們念經後在此玩耍的快樂時光。 溪邊/攝
緬甸敏貢古城中馬哈昂美寺,一座類似吳哥窟布滿斑駁苔痕的淡黃砂石建築,是因瓦遺址中最美的建築,初始為木製結構,1838年曾毀於地震,後在1872年修復。
身披袈裟的少年沙彌 溪邊/攝
緬甸作為旅遊勝地,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國的遊客,烏本橋的日落被世人公認為世界十大美麗日落之首,烏本橋用珍貴的柚木來修建,自貢榜王朝敏東王修建以來一直為民眾所愛,近年來成為曼德勒的第一大熱景點。
溪邊攝
金碧輝煌的仰光大金塔,與印尼的婆羅浮屠塔、柬埔寨的吳哥窟一起被稱為東方藝術的瑰寶,是馳名世界的佛塔,也是緬甸國家的象徵。
權曉莉/攝
緬甸是一個美麗的國度,但同時也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它以農業為主,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國家發生政變,受苦的就是當地百姓了。
緬甸蒲甘小村裡的老婦享受吸煙之樂,祈願國家的政治動蕩不要影響村民鄉親老少的安樂。 溪邊/攝
緬甸小孩,臉上塗著沿襲兩千多年的土製防曬霜"特納卡"。 溪邊/攝
緬甸茵麗湖,水面很大,有很多人靠捕魚為生。 陸春南/攝
獨腳漁夫是當地一大特色。 陸春南/攝
如此祥和美麗的緬甸,希望能早日恢復平靜!
攝影| 溪邊、陸春南、權曉莉
編輯 | Sunnie
圖片版權歸攝影師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0評論

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