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沙三絕 | 崑崙之下,土陶技藝生生不息
2023-05-26
英吉沙縣芒辛鎮的恰剋日庫依村,意思就是水渠邊上的村。古詩云“崑崙之高有積雪”,意思就是高高的昆崙山上常年覆蓋著厚厚的積雪,村中水渠里的水,就是由崑崙雪山融雪形成的,一年四季穿村而過。
恰剋日庫依村以燒制土陶聞名,又被稱為土陶村,整個土陶村景區的牆面都是由手工泥巴裝飾而成,牆面上還鑲嵌着土陶瓦片。
“天壺”是土陶工藝製品的象徵,它設計精美、獨特,成為了眾多遊客的打卡點。此壺是融合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技藝,壺身以“阿普圖瓦壺”為模型進行創作,從遠處看上去十分有立體感。壺身懸空2米左右,從視覺上犹如水流支撐起了阿普圖瓦壺,實為以水流柱中隱藏的水管為支撐,通過水管進行輸水再因重力流下,營造出一種水流不止、生生不息的情景,同時也有着財源滾滾等美好寓意。
走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阿卜杜熱合曼大叔家裡,大叔正在拉胚塑型。他8歲便開始跟着父親學習土陶製作,50多年來,他精雕細琢,設計製作出花瓶、水壺、碗、盤子、杯子等土陶產品達數萬件,深得各地收藏家和民間藝術愛好者的青睞。
土陶燒制的每個流程都很有講究,其泥土選料、過篩、和泥拌揉、坯體成型、彩繪、雕琢刻花、上釉、入窯燒制、出窯晾乾等數十道工序,全部以手工操作,以手口的方式傳承,沒有任何圖紙和模闆,蘊含着民間藝術的原生性和傳統性。
英吉沙土陶每種紋飾都來源於生活,並且都有一定的意義,如巴旦木花代表着吉祥如意、堅定不移;魚鱗紋代表着生活富裕、年年有餘;石榴花則是代表着一切寓意吉祥的話語。
歲月沉積的泥土,腳踏的旋轉坯盤,輔以巧手捏塑,草木燒窯而成為土陶,揉合了千年歷史和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印記和故事,這便是直到今天其製作工藝仍未改變的魅力所在。
英吉沙縣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樞紐和驛站,這條路經塔什庫爾幹將我國的絲綢等各種商品銷往其他國家,英吉沙土陶燒制技藝就是隨着絲綢之路的開通而興起,不斷的流傳、創新。
圖文:遊江
編輯 | Amy
聲明:圖文/視頻著作權歸作者所有,本平台為有權信息網絡傳播展示平台,未經許可請勿擅用或轉載。
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