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節|陳瓜果酒炙,看歲月流逝,星辰亘古
2022-08-05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天上的牛宿星與織女星隔着銀河遙遙相望,被人們賦予了浪漫色彩,人們想象着七月初七這一天便是牽牛和織女相會的日子。如今的人們更是習慣於將七夕這一天當作情人節度過,情侶之間又多了一天約會、互贈禮物的好日子。
不過在古代,除了娛樂之外,七夕這一天的儀式大多與生產活動有關。《緯書》記載:“何鼓星主關梁,織女星主瓜果。”《晉書·天文》:“織女三星,天女也。主果蓏、絲帛、珍寶。王者至孝,神祇咸喜,則織女星俱明。”織女主掌瓜果、紡織,是婦女和兒童的守護神。

“乞巧”是七夕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唐《百官志》記載:“織染署,每七月七日祭杼。”又考工記注云:“以織女星之祥,因祭機之杼,以求工巧。”織造是古代重要的生產活動,人們往往會在七夕這一天祭祀,以求取靈巧的織造技藝。
唐朝時每逢七夕,宮中便會用華美的織物結成樓殿,陳列瓜果美酒,用來祭祀牛、女二星。嬪妃們執九孔針和五色線,向著月亮穿過,穿過去便為“得巧”。

“宮中七夕,以錦綵結成樓殿,高百丈,可容數十人,陳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嬪妃穿針乞巧,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士民皆效之。”
宋代記載的七夕節活動則更為豐富多彩了。《歲時雜記》記載,東京潘樓前會有乞巧集市,售賣乞巧的時令物品。從七月初一日便開始了,車馬如織。到了七夕節的前兩三日,“車馬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麗景、保康、閶闔門外,及睦親、廣親宅前,也都有乞巧市。

除了織物結樓,陳列磨喝樂、花果酒炙、筆宴針線,兒童裁詩,女郎呈巧,焚香列拜,婦人望月穿針等活動,宋人還會將小蜘蛛安放在盒子里,第二天查看小蜘蛛是否會結成圓正的網,如果有圓正的網,則“得巧”,以取一個好意頭。

《東京夢華錄》記載,過七夕時,人們會用黃蠟鑄成鳧雁、鴛鴦、鸂鶒、魚、龜、蓮荷等樣貌,叫做“水上浮”,用來供奉女、牛二星。在七夕前十日,會浸泡綠豆或者豌豆,等到芽長到六寸左右便移栽到小盆中,等到七夕時已經長得很長了,叫“生花盆兒”。這一習俗至今仍在一些地方保留着。

七夕也是個許願的好日子,晉代周處編著的《風土記》記載,七月七日,人們洒掃庭除,擺設酒脯瓜果,散香粉於筵上,如果看到天空中看見白氣或五色光耀,就是織女神的征應,人們說出自己的願望,祈求富貴、祈求長壽、祈求生子,不過只能擇一個願望,還須保密三年。

歲月流逝,星辰亘古。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是人們生活過的痕迹,或許不少人如今已經遠離傳統織造行業,不必祈求針線工巧,但在逛街遊玩之餘,也不要忘記抬頭看看天空。
文:廖晨
圖:Uni旅圖社群
攝影師版權作品,未經許可請勿擅用或轉載。
0/240